• 您的位置: 首頁 - 企業文化 - 文化淵源
    文化淵源

     南臺神泉:

        南臺山自古充滿靈秀之氣,遠看宛若一塊碩大無比精心雕琢的盆景奇石,坐落于巴河、通河交匯之處。山上古木參天,奇花異草蔥蘢,涓涓泉水垂簾,匯于龍泉崖口,形成一簾飛瀑。廖侖決計釀酒的靈感,正是被南臺飛泉的叮咚聲所激發。一日,他醉游南臺山,但見一股泉水從青巖石洞中汩汩流出,涔涔如清磐。傳說由此騰出青龍,此后泉涌龍口,常年不斷,清香彌幽,蔚為神奇,“南臺神泉”由此得名。有詩云:“碧水映丹霞,濺濺度淺沙。暗通山下草,流出酒中花。素色和云落,暄聲繞石斜。明朝更尋去,應到杜康家”。

     沁心泉:

       相傳,廖綸創建南臺茶酒作坊時,掘井取水,井深數丈,未見泉水。一日,廖綸與好友吳德溥踏青飲酒,酩酊大醉之后,臥石養神。忽一道人鶴發童顏,騎一青鹿飄然而至,贈桃盒一只,并囑云云。綸正欲展之時,道人杳渺無蹤,綸回頭便拜。徐徐打開桃盒,但見盒內有紅綢包裹一物,展開看時,乃一地面草圖,上繪南臺山下地勢,醒目處標有“沁心”、“角井”、“挹露”三地,在“沁心”處尚標注三點。中點清晰,左右模糊。正仔細琢磨時,被身邊玩童驚醒,乃南柯一夢,悵然有悟。于是按夢掘井,不深處,便見三股泉水涌出,中股清澈,左右兩股渾濁。清泉冬暖夏涼,甘甜清爽。綸樂不自禁,在泉旁欣然寫下“沁心泉”三字,后用此泉釀得享譽盛名的“南臺酒”,南臺酒清冽麗爽,風味獨特,飲后神清暢然,沁人心脾,過往行人知味停車,聞香下馬,飲者莫不交口稱贊,于是南臺酒聲譽鵲起,“沁心泉”由此也聞名。

     藏酒洞:

       東漢建安年間,名將嚴顏因鎮守巴郡益州(今巴中市)有功,得賜御酒一壇,隱于故地南臺鷹巖洞內深潭,特派人鎮守數年。傳說青龍于此作功,修成跨流入海,深潭化作涔涔清泉,守者變為山神,經年累月坐鎮石洞的鷹巖石壁之上,呵護著一方熱土。正所謂“風月隨人意,綠蔭入酒家。南臺駐山神,播惠騰天涯”。藏酒洞約800平方米,現是江口醇儲存酒的主要場所。

     醒酒石:

        某春日,廖綸與好友踏青飲酒,約定:酩酊大醉之后,臥石養神;誰后醒罰在亂怪石上題詩一首。結果,廖綸先醒,好友酒醒之后,只好在泉旁廖侖臥石之上題下:“子孫尤自問監軍,醒籍千年跡已陳。蒼骨冷侵酣枕夢,苔痕清逼醉鄉春。西風別墅啼山鬼,落日朱崖泣海神。牛李相傾果何得,太湖甲乙更誰人”的詩句。之后,人們便叫塊石頭為“醒酒石”。

     南臺山神:

       在巴人文化里,一直就有信奉與崇拜山神的古老傳統。南臺酒坊建立之初,為感激山神護佑這方水土,便于南臺神泉旁塑有山神像一尊,虔誠拜謁,十分靈驗。自古以來,巴人在釀酒前都要舉行隆重肅穆的祭祀山神儀式。時至今日,江口醇人仍傳承著這一古老而又虔誠的儀式。

    QQ客服熱線
    国产高清无码视频